相傳在明代,佛山出現一隻獨角獸,聲大如雷,常在田間出沒,殘害農作物,百姓苦不堪言。大家認為只有被稱為百獸之王的獅子才能制服怪獸,於是模仿獅子形狀,用竹篾和紙扎成“獅頭”。當怪獸再次出現時,百姓將獅頭套在頭上,擂鼓耍舞,怪獸害怕,趕緊逃跑,從此不再出現。如今,“舞獅”已成為節日驅邪納福、新店開張助威的“規定動作”。但是由於從事獅頭扎作工藝的師傅越來越少,這一傳統手藝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關註。
  在白雲區江夏村的華夏龍獅扎作工藝廠內,各種完工和未完工的獅頭佈滿了地面、牆壁及天花板上,工人切斷竹篾的咔嗒聲彼此起伏。“扎竹篾框架是製作舞獅頭的第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一步,直接決定了獅頭能否呈現出威武的氣勢。”從業20多年的李漢標師傅在教導年輕人扎獅頭。在李漢標看來,扎獅頭最難、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扎作。扎作要用細細的竹篾勾出生動且結實的獅頭型,“這些竹篾就是獅頭的骨頭,骨頭沒長好,後面怎麼彌補都沒用。”李漢標一邊說,一邊仔細丈量竹篾的長度,小心打磨,然後比划著竹篾應該扎放的位置,用鐵線綁牢每一個接頭。
  獅頭的製作分為扎作,撲紙,寫色和裝配四道工序,分解下來有1300多個步驟,全部工藝要想練熟掌握,起碼要幾年時間。“傳統獅頭工藝複雜,但又賣不起價錢,現在很少年輕人會進入這行。”華夏龍獅扎作工藝廠負責人張燦敏告訴記者,由於招不到“全能”師傅,現在只能集中管理培訓扎作師傅,每人負責不同工序,專業化提高生產效率。為了拓寬銷路,該廠近兩年開設淘寶網店,主要面向港台、東南亞等地,目前全廠舞獅頭一年銷售量約5000只,網店銷售份額占其中40%。該廠負責人張燦敏興奮地計划著工廠的未來,從他自信的眼神可以看到,一條嶄新的舞獅頭扎作傳承之路已在眼前。
  ●圖/文: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 (原標題:堅守南獅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c20hckg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